在我國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市的山野中,生長着一種奇特的“野草”——它紮根在炎熱幹旱、人煙稀少的鹽堿地帶,由于花爲紫色且味道極苦,當地人都叫它“紫花苦菜”。
但是,就是這樣不起眼的“雜草”,卻富含多種促進人體健康的有益物質,甚至爲萬千患者帶去了福音!
發掘出這棵小草的神奇功效、并将其帶到人們身邊的,就是我國著名中醫藥專家雷國俊。
雷國俊(右一)與中醫非遺傳承總編輯赫安峰教授合影
現年75歲的雷國俊,師從國醫大師李佃貴,現任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中醫藥健康科普分會第一屆常務委員。
雷國俊曾作爲知青上山下鄉,工作在基層第一線。在這裏,他接觸到了傳統中醫文化,開始跟随當地老中醫學習中醫藥知識。在這期間,雷國俊苦讀中醫經典,廣泛收集傳統藥方,并熟練掌握了中藥鑒别、炮制技術,爲他之後的學醫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
返城後,雷國俊有幸拜入著名國醫李佃貴門下,繼續鑽研中醫藥文化,學習老師所創的《濁毒論》,對中醫藥這門曆史悠久的傳統學科也有了更爲深刻的認知和理解。
突如其來的一場大病,改變了雷國俊的人生軌迹,也讓他與一株“野草”結下了不解之緣。
50歲那年,雷國俊患上了重度化膿性咽喉炎,持續高燒不退,喉嚨腫痛難忍,卻苦無良藥醫治。一次偶然的嘗試,讓備受病痛折磨的他尋得了一線生機:在服用紫花苦菜後,不僅高燒退了,咽喉腫痛的症狀也明顯減輕。
紫花苦菜(天平草)
從事中醫藥工作多年的雷國俊立刻意識到,這種極苦的“野草”對自己的病情有所幫助。他将紫花苦菜送去新疆藥物研究所檢測,結果令人振奮:這種草内含有多種植物活性硒、鋅、黃酮、多糖等成分,極易被人體吸收,具有清熱、燥濕、消腫、排膿、化瘀、解毒、涼血、止血等功效。
由于紫花苦菜從未被記錄在冊,雷國俊便根據它的藥效将其命名爲“天平草”,即平衡調理之意。他利用所學的中醫藥知識和炮制中藥的方法,将加工成茶,每日飲用。這個習慣他一直保持至今,不僅病愈康複,二十餘年從未複發,而且身體硬朗,健康狀況也維持得非常好。
“現在很多人對中藥有誤解,覺得吃中藥見效慢。其實這是因爲不少中草藥需要經過專業的炮制處理,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功效。”爲了推廣天平草、打破人們對中草藥的刻闆印象,雷國俊創立了新疆博樂市雨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,在新疆種下大片的天平草,親自帶領團隊改進配方和炮制技術,提升藥效和口感,研發出了天平草系列産品,并在2012年拿到了國家發明專利證書。
随着對天平草的深入研究,雷國俊與團隊成員對天平草的藥用、食用價值有了更多的發現:長時間服用天平草,除了可以預防細菌病毒、調節氣血内分泌,還能夠激活人體免疫細胞,改善人體機能、提高免疫力,對腸胃炎、失眠以及腫瘤患者都有着很好的調理作用。
這些研究成果,也得到了來自國内外多位醫學專家、學者、媒體的肯定和高度評價。天平草産品不僅成功入駐央視(CCTV)旗下的中視購物平台,還遠銷海外,備受消費者的青睐,銷量喜人、好評如潮。
雷國俊(右一)接受央視網主持人采訪
2024年初,爲傳承和發展中華傳統文化實施鄉村文化振興國家戰略,發揚光大中醫藥、民族醫藥傳統文化,促進中醫藥、民族醫藥事業的發展,借鑒文化傳承人的智慧,汲取先進理念,針對中醫藥傳承文化市場缺失規範性、實用性等情況,由中華人民共和國ISC2000标準評審委員會2024年4月16日ISC标評〔2024〕1号文件批準,成立了《中國中醫藥文化傳承大典》(以下簡稱《大典》)編審委員會,彙編中醫藥非遺傳統文化傳承優秀人才,助力鄉村文化振興。
經過嚴格審核,雷國俊帶着他的“天平草”成功入選,榮獲編審委員會授予的“非遺大師”稱号。
談到未來發展,年逾古稀的雷國俊依舊神采奕奕、滿懷鬥志——他計劃擴大企業的規模,将天平草打造成集種植、研究、生産于一體的中醫藥文化産業鏈,研發出更多品質佳、功效好的中醫藥産品,讓“天平草”幫助更多人緩解病痛、送去健康,爲中醫藥文化的傳承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。